4月6日,记者走进来牟镇一洞桥村,仿佛置身于茶海,鲜嫩的茶芽长满枝头,春风拂过,缕缕茶香沁人心脾。
行走在茶园便民道上,漂亮的农家小院点缀在茶园中。“我村茶叶种植面积有10000亩,5亩以上的茶叶种植户106户,茶叶加工企业8家,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600元,去年茶叶企业产值达2亿元!”说起村里的茶业产业,村支部书记程天祥如数家珍。
在担任该村支部书记的这些年里,程天祥见证了一洞桥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。
2014年,一洞桥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,人均收入只有4680元,贫困率达17.3%,茶叶种植面积只有2000多亩,且品种单一,大部份属于低产茶园。近几年,该村以每年新增、改良1000多亩茶园的增速,大力发展茶叶产业。先后引进黄金叶、安吉白茶、富选9号等优良品种。引进成都、河南、安徽等省内外客商或经纪人入住该村参与到本村的茶叶加工、销售领域共谋发展。如今,一洞桥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,每亩收入达5000元,实现了户户有茶园、人人有茶叶。
为抓好茶产业,助力老百姓增收,近年来,一洞桥村打好了一套“组合拳”。筹措各方资金,硬化村道28条32公里,全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;修建山坪塘65口,提灌站5座;举办农民夜校,对村民开展家风、家教、村规民约和茶叶种植技术等培训,提升群众素质和致富技能;培育合作社,通过“发苗木、抓培训、保底收、给补助”等方式激发群众的种茶积极性;采取“企业 合作社 农户”和电商销售模式,做大做强茶产业,推进村域经济发展。如今,茶叶已成为一洞桥村“一村一品”产业和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。已有专业合作社4个,家庭农场26个,走上了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产业化发展道路。
产业发展最终受实惠的是老百姓。在一洞桥,村民但汉君早些年因病不便干体力活,家里一贫如洗,一直单身,房屋倒塌后也只能借宿在哥哥家。在村组织的帮扶下,但汉君开始种植茶叶,到第二年春季家里就有了第一笔茶叶收入。现在,但汉君靠着种植的4亩茶叶和养殖等副业,年收入可达6万元,成功实现了脱贫,不仅有了自己的新房,还娶了老婆,过上了天天可以吃肉的惬意生活。
牟芽青茶叶公司是该村村民但汉森自办的企业。走进公司大门,一排排机器轰鸣,10几个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,他们正在加工刚从茶农手中收购来的新鲜茶叶。“今年受疫情影响,生产日期虽然推迟了一些,但我们采取了电商销售模式,销售收入与往年相比,影响不大,估计今年仍能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。”但汉森告诉记者。采访中,一位来牟芽青茶叶公司售卖鲜茶的老农告诉记者,以前摘好茶叶要走到镇上专门收购茶叶的地方才能卖,路程又远。如果茶叶放太久变质了,还卖不出去。现在卖鲜叶方便多了,直接在村里任一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就可以卖了,价格按市场价,现在末春茶叶一天也能挣到上百元。
产业发展起来了,茶农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。“如今,该村家里有小车有几十万元存款的家庭很多,在省城买房的就有20几户家庭。”同行的村文书徐建康介绍。
下一步,一洞桥村将以打造”西南茶旅融合示范村、中国绿茶第一村、城里人羡慕向往的幸福美新村”为发展方向,优化茶叶产品,做大做强茶叶品牌。同时,把茶叶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扩大规模、提高产量、质量和效益上来,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,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奔小康。(张泽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