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在线消息 刘苗 记者 文铭权 秦勇
在自贡大安区大山铺镇,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永和大学堂(永和泮馆、永和书院),初建于东晋永和四年(公元348年),迄今已有1672年历史。在清末升格为全国最高学府,与京师大学堂(现北京师范大学前身)齐名。
东晋永和年间,诗人曹茂之应“书圣”王羲之之邀,辗转入蜀,落脚大山铺,闲时教习句读,在镇上一个名叫点灯山的地方留下永和泮馆,这是永和大学堂的前身。
隋唐时期,因盐业的发展与北方豪族的迁入,四川成为全国富庶之地。永和泮馆的生源不断增加,先后建成敏才楼、敏智楼,吸引了当时诸多名家学者前来交流、任教。
设科举制度后,永和泮馆作为教育机构的功能日趋完善,专设秀才、举人和进士的培养体系,将初级、中级和高级教育结合在一起,渐渐有了综合性学校的雏形。
到了南宋,永和泮馆进入鼎盛时期,建雅贤斋,受到朝廷的认可和资助而转化为官学,并改名为永和书院,开始系统培养各阶段学子。
明初,书院荒废。到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,富顺知县钟铉重建永和书院。清末,永和书院改为永和大学堂,成为全国最高学府。
据《自贡地方志》《富顺县志》记载,永和大学堂曾名家荟萃,李白、陆游、陈子昂、黄庭坚、王守仁、吴玉章等历代文人均来此讲过学,当地至今还留有李白滩、陆游山等地名,学堂中走出的学子先后考中进士190多人,举人492人,贡生386人。
永和大学堂于2010年在原址重建,占地30余亩,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,建有拜师堂、敬师阁、省习轩、藏书楼4大建筑物,成为大安区著名的文化“打卡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