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5日一早,大安区新店镇共和村5组村民李宗亮就扛上扫帚,开始沿着何瓦路打扫公共卫生。吃过早饭,又跟着垃圾车清理沿路垃圾集中点卫生,午饭和晚饭后,检查沿路和各垃圾集中点卫生。这是他1个月以来的生活常态。
“这段时间,家家户户都收了菜籽,晒干了的油菜秆不准焚烧,全部都要拉到垃圾集中点堆放,每天都要去看几次,如果没堆好,倒下来不仅破坏环境卫生,还影响交通。”李宗亮说,对于村里安排的临时性公益岗位,很满意,解决了一家人迫在眉睫的收入问题。
李宗亮一家有5口人,夫妻俩务农,3个孩子上学,由于缺技术、收入低、开支大,一家人陷入贫困。2014年,一家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,李宗亮夫妇通过村农民夜校开办的扶贫培训,掌握了泥瓦工的技术。夫妻俩靠着在周边建筑工地务工,很快实现了脱贫。
今年,受疫情影响,夫妻俩双双失业,一家人生活都成了问题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“百日攻坚”行动中,新店镇通过大排查,发现李宗亮一家返贫风险较高,列入对标整改清单。4月初,由市、区两级派驻的脱贫攻坚突击队入驻新店镇后,经过突击队和镇村两级研究决定,给李宗亮安排临时性公益岗位,每月有800元工资。
“在镇村协调下,李宗亮的妻子王菊花也在镇上的手套协会找到了工作。”新店镇脱贫攻坚突击队队长韩莹莹介绍,该镇还走访全镇所有业主,统计用工情况,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,帮助因失业导致返贫风险增高的脱贫户更好的对接岗位需求,早日就近就业。
据了解,共和村严格开展对标排查,共排查梳理问题182条。脱贫攻坚突击队到位后,与镇、村一道研究制定整改方案,划分为返贫风险、住房安全、饮水安全等10类,逐一建立台账,制定整改清单,确保对标整改到位。
上午10时,刚刚查看完几户村民的住房加固维修情况后,共和村第一书记陈德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的扶贫产业园,园内4月初投放的12亩南美对虾,还在试养阶段,必须时刻关注生产情况。
“老张,虾池里长了些水藻,对虾子有影响没得?你最好过来看一下。”给技术人员打完电话,陈德告诉记者,扶贫产业园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运营,发展有3个养鸡大棚、15亩蛙田和近百亩水产。该村准备在今年春节期间上市青蛙,但受疫情影响,没能卖出去。
“现在市场上禁止销售活青蛙,这个产业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,大家都没得底。”陈德说,该村养殖青蛙才2年时间,刚刚见到一些成效,准备向村民推广,却受疫情影响,不得不搁置。为了弥补青蛙禁售后的产业短板,村里经过考察,觉得试养南美对虾,成功后再向村民推广。(曾鹏程)